設計資訊|生物廢料大變身!“垃圾”也能變臺燈
LANOVA TERRA 生物垃圾臺燈,正是這場 “可持續 × 極簡” 融合浪潮里的亮眼范例。當我們聚焦這款產品,首先被其 “變廢為寶” 的奇妙轉化吸引
LANOVA TERRA 生物垃圾臺燈,正是這場 “可持續 × 極簡” 融合浪潮里的亮眼范例。當我們聚焦這款產品,首先被其 “變廢為寶” 的奇妙轉化吸引
在當今消費市場,環保意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覺醒,這股浪潮深刻影響著產品設計領域。越來越多產品設計師,將 “回收材料運用” 作為新品研發的核心考量維度,試圖在創意與責任間找到平衡。消費者也不再單純關注產品功能與外觀,而是愈發深究 “成分溯源”,材料是否可持續、是否來自回收,甚至成為不少人購買決策的核心依據 —— 這背后,是大眾對 “消費意義” 的重新定義,對 “為環保買單” 的主動選擇。而在設計風格的交融中,“可持續設計 × 極簡美學” 的融合趨勢悄然升溫,二者看似獨立,實則天然契合:極簡主義本就崇尚 “用最少資源,造最優產品”,以簡潔形式承載核心功能,與可持續理念追求的 “資源高效利用、減少浪費”,在底層邏輯上完美呼應。
LANOVA TERRA 生物垃圾臺燈,正是這場 “可持續 × 極簡” 融合浪潮里的亮眼范例。當我們聚焦這款產品,首先被其 “變廢為寶” 的奇妙轉化吸引 —— 由 NOI Creative 為 Lanova 打造的這款照明好物,大膽選用咖啡渣、稻殼、麥麩等農業副產品作為核心材料。這些在農業生產中司空見慣、甚至被視為 “廢棄物” 的存在,經設計團隊巧妙處理,搖身一變成為兼具北歐設計質感與環保內核的燈具組件。它用實際行動證明:有機垃圾并非只能走向填埋場,通過設計賦能,完全可以轉化為實用又美觀的家居配飾,既減少環境負擔,又為空間帶來獨一無二的自然紋理與溫潤色調。
深入探究 Terra 燈的設計邏輯,會發現其 “可持續” 基因,早已滲透到從生產到使用的全鏈路,遠不止材料創新這一層。在產品形態規劃上,緊湊模塊化設計成為關鍵策略:燈罩與燈體并非松散組合,而是經過反復調試,實現 “緊密貼合” 的狀態。這一設計選擇,從源頭就開始為 “減碳” 助力 —— 當二者貼合,包裝體積被大幅壓縮。于企業而言,包裝材料用量減少,直接降低生產成本與資源消耗;于物流配送環節,更緊湊的體積意味著運輸空間得以優化,貨車、集裝箱能裝載更多產品,單位產品的運輸碳排放隨之降低。從生產端的材料籌備,到配送端的物流規劃,Terra 燈以 “全鏈路降碳” 的思路,詮釋著對可持續理念的深度踐行,讓 “減少環境足跡” 不再是一句口號,而是細化到每個環節的行動。
在美學表達上,Terra 燈精準拿捏北歐風格精髓,用 “簡潔形態” 傳遞 “極簡美學”。它摒棄復雜裝飾,以 “柔和曲線 + 簡潔兩部分結構” 為核心視覺語言:燈罩的弧面過渡自然,燈體的柱狀形態利落干脆,看似簡單的組合,卻將北歐設計崇尚的 “簡約線條、實用功能與溫暖氛圍” 完美融合。這種設計邏輯,與極簡主義追求的 “去繁就簡、回歸本質” 高度契合 —— 讓燈具擺脫冗余裝飾,專注于 “照明” 與 “裝飾” 的核心功能,實現 “歷久彌新” 的美學價值。因為無需過多花哨元素,它不會因潮流迭代而快速過時,間接減少了因產品淘汰、更新帶來的資源消耗,從生命周期維度,延續著可持續理念。
若將視角從產品本身拓展到行業層面,Terra 燈的意義,早已超越一款照明產品的價值。它更像是一種 “設計思維變革” 的象征,向整個家居行業傳遞清晰信號:可再生材料值得被重視,責任設計值得被踐行。當咖啡渣、稻殼這類 “被忽視的資源”,通過創新應用成為家居裝飾的靈感源泉,當 “全鏈路可持續” 從概念轉化為可落地的設計策略,行業從業者看到的,是 “環保與美感、創新與責任” 共存的可能性。它證明,家居產品不必在 “好看” 與 “綠色” 間二選一,通過巧妙設計,二者完全可以實現共生。
可以說,LANOVA TERRA 生物垃圾臺燈,既是一盞點亮物理空間的照明工具,更是照亮家居行業可持續未來的 “精神燈塔”。它用具體的設計實踐,向市場證明:當環保意識深度融入極簡美學,當創新設計聚焦資源高效利用,產品不僅能承載實用功能、傳遞美學價值,更能成為推動行業綠色轉型的微小但關鍵的力量。在消費升級與環保覺醒的雙重驅動下,這樣的產品,或許正是家居領域 “可持續未來” 的縮影 —— 讓每一次購買、每一盞燈光,都成為踐行環保、擁抱責任的選擇,讓設計真正成為連接 “美好生活” 與 “綠色地球” 的橋梁。
轉載自:YANKO DESIGN
中國十佳工業設計公司
中國十大影響力設計機構
中國十大設計杰出青年單位
中國工業設計AAA信用企業
國家高新技術企業
省級工業設計中心